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校车事故 责任如何承担/吴娜

时间:2024-06-03 22:42: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3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并称《条例》经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公布施行。自去年11月28日,温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责成国务院法制办制定《条例》以来,校车安全问题迅速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条例》草案的通过,则进一步表明了政府对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条例》针对当前校车发展中存在的安全监管缺位、法律责任不明晰等问题均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校车安全管理履行统一指导、督促等职责,而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则需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指派照管人员随车照管学生;对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驾驶人资格条件规定了比一般客车更为严格的要求;赋予校车通过优先权,对校车最高时速和严禁超载进行明确规定;对违法使用车辆或提供校车服务、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等,分别规定了法律责任。

  那么,校车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车辆;现有的校车使用情况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校车一旦出现事故,责任方应为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本文将一一进行剖析。

  一、什么是校车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6月22日批准并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的规定,“校车”是指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根据乘坐对象的不同,校车还可分为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和其他校车。根据车辆的属性,又可分为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专用校车,指的是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从设计到制造的每一个技术环节都适用运送学生的专用车辆。非专用校车,就是用于运送学生的其他社会车辆。

  二、校车的使用现状及安全隐患

  校车安全关系到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但长期以来,校车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专用校车标准缺乏强制执行力。由于国家之前未立法强制执行专用校车的使用标准,所以校车市场一度比较混乱。从实际使用情况看,用来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的车辆五花八门,除了已经退出校车运营的公交车,现在还有学校自备校车,教育部门下属企业的校车,家政、咨询等公司经营的校车,以及大量私人经营的“地下校车”。甚至在有的地方,马车、拖拉机、三轮摩托、面包车等社会车辆也用来运送学生上下学。另一方面,校车市场有需求难以规范。目前有资质的校车难以解决广大学生上学放学的需求。中小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往往与家长上班的时间并不相合,导致大多数家长都难以自己接送孩子。较大的需求也为违法校车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无运营资质、车质差、从业司机素质参差不齐的无人管理的校车市场现状:学生搭乘非学校提供的校车,学校不好管;校车无运营资质,不知哪个部门管;家长和学生对违法校车的安全隐患不重视,对交警执法有抵触情绪。由此,给原本应当是社会上最安全车辆的校车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校车超员多。2010年2月26日,江苏如皋一私人幼儿园的校车在送孩子回家时,一辆微型面包车内竟被塞进了二三十个孩子。其中一名仅入学两天的4岁女孩吴某,由于车内人多拥挤,很快出现了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后,面包车又送了两个同路的孩子,才将吴某送到附近医院抢救。虽经医院6个多小时的抢救,但孩子一直没有任何反应。当晚10时20分,医院宣布孩子死亡。超载所引发的不仅仅是拥挤,更易酿成交通事故,造成更大的悲剧。

  二是郊县隐患车多。据报道,郊县农村学生乘坐的校车多为附近村民私家车甚至农用车,30%以上车质不佳车况不佳,诸如漏检、报废、拼装车充斥其中。孩子们每天乘坐这样的车上学放学,安全性可想而知。

  三是无运营资质车多。为更经济地解决孩子接送问题,经常有住在同一小区孩子又在同一学校的多名家长相合联系,合租一辆车、委托一个司机为他们共同接送学生,对于车辆是否有运营资质以及司机是否可从事客运运营等问题,家长很少过问。甚至有的司机还同时从事货运、黑出租等多种经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校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承担

  目前,我国能适用于校车事故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和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是这样规定的: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三十九条的规定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年龄划分出不同的归责原则。第三十八条针对的是十岁以下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针对这一年龄段孩子发生的人身损害,法律相应的增加了幼儿园、学校的照管责任,适用的是过错推定的原则。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换句话说就是,十岁以内的孩子遭受人身损害,幼儿园和学校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就应当承担责任。第三十九条针对的是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时的情形,该情况适用的是一般过错原则,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幼儿园或学校提供的校车应当认定是校园的自然延伸,作为幼儿园或者学校开展的服务项目,应由其承担将孩子安全送至规定地点的责任,对于孩子的人身安全负有照管义务,这种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在孩子在校车上遭受人身损害时,亦应当依照上述法律规定承担责任。对于本文开头的案例,幼儿园疏于执行当地法规对于校车的管理规定,没有配备符合校车运营条件的车辆和人员接送孩子,导致孩子窒息死亡的结果,幼儿园对校车及司机的管理存在严重的疏忽,对于事故的发生是存在过错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下,幼儿园是不承担责任或者只承担补充责任的:

  第一,如果“校车”不是幼儿园或学校提供,而是由几个家长合租一辆车接送孩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遭受人身损害,幼儿园和学校不承担责任,应当由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校车虽是学校或者幼儿园提供,但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系由第三人侵权所致,第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也就是《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所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转发市经委拟订的《天津市工业产品获国际奖嘉奖试行办法》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经委拟订的《天津市工业产品获国际奖嘉奖试行办法》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经委拟订的《天津市工业产品获国际奖嘉奖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试行。

天津市工业产品获国际奖嘉奖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企业争创世界名牌产品,扩大出口创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批量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展销评比中获奖的,均按获奖级别给予嘉奖。
第三条 产品在国际展销评比中获奖,按其覆盖范围和影响程度,分为世界级、洲际大区级和地方区域级三种级别。
第四条 获国际奖的产品在获奖后由生产获奖产品的企业及时填报“天津市工业产品获国际奖登记表”,并提供评奖组织单位、参赛规模、评奖情况等有关证明资料及奖牌、奖状(复印件),报市创优办公室审核。
第五条 产品的获奖级别,由市创优办公室会同市外经贸委、贸促会、市财政局、参赛企业和它的主管局(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认定。
第六条 获国际奖产品经认定等级后,由市创优办公室负责上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嘉奖。
第七条 对我市获国际奖的产品,以市人民政府名义通报表扬。同时,由市财政局按国家质量奖的奖金来源渠道,对获奖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计奖标准按获奖级别和等级(金奖、银奖、铜奖等)确定。金奖的标准是:世界级三万元,洲际大区级两万元,地方区域级一万元。银奖和铜
奖分别为同级金奖的70%和50%。同一个产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可重复得奖,但一年内在国际上获奖两次以上的产品,只按最高级别得一次奖。奖金重点用于奖励为获奖产品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八条 本办法自批准之日起试行,并由市经委负责解释。



1987年10月6日
你炒卖商标吗?

近年来商标领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逢发生重大事件,总能听到有人申请注册与之相关的商标,如“神五”、“麦娜”等等。商标也出现了千奇百怪的名字:“流得滑”、“旺家卫”、“送瘟神”,这些商标十有八九就是被用来炒卖的。

炒卖商标实际上就是买卖商标,法律上的术语叫商标转让,人们总对炒卖一词有些偏见,将其归为非法之列。其实买卖商标法律是允许的,无论是已经获得注册的商标还是在申请过程的中商标都是可以转让的,而且商标转让,手续简单,费用很低。

由于商标从申请到获得注册,在我国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所以购买已经获得注册的商标就避免了两年的等待和不确定的因素,这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也为商标买卖提供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闲置的商标,这是正常的商标转让,人们认为不属于炒卖而很少关注。

有人甚至以炒卖商标为业,炒卖商标其实很简单,一般是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一些商标,拿到注册证后再转让出去,赚取差价,商标的注册成本为1000元(商标局收取的注册费用),再加上中介的服务费用一千多元就可以申请到一个商标注册,投资成本很低。网络上流传这样的一些故事,某人抢注到一个商标,几年后以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元的价格卖掉,这是谣传,是不可能的事情。任何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企业都可以随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只要在注册前做个查询,基本可以确认该商标是否可以获得注册,拿到受理通知书就可以放心使用了,那些炒卖者注册的商标能有多大的价值?只有一些心急者不愿意两年的等待,炒卖者的商标一般的行情也就几万元一个,如果商标名称确实很好,能卖到几十万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花费几百万元来购买这样的商标不是正常的思维。

炒卖者一般喜欢在服装、日用品、化妆品、首饰、电器以及食品等行业这样申请商标,第一:傍名牌,就是采用复制、翻译、模仿国外驰名商标的方式注册商标,最为典型的是将驰名商标做为后缀或前缀,例如××鳄鱼、华伦天奴××;第二:傍名人,就是用名人的姓名或其谐音字注册商标,例如 用“泻停封”(谢霆峰)作为止泻药的商标,用“本拉灯”(本·拉登)作为灯饰的商标等;第三:傍热点,用热点和重大事件的名字注册商标,比如神五上天后,“神五”马上被注册为商标、台风“麦娜”闹得动静很大,“麦娜”也被抢注。傍名牌其实是非常老套的,目的就是使消费者造成混淆,误以为就是名牌,这种方式在消费者心中造成很恶劣的影响,让人痛恨,而且现在打击非常厉害,这种方式是不可以取的,傍名人和傍热点基本是一样的,今天的热门人物、热点事件,等到两年后商标注册下来,早就被大众遗忘了,所以这类商标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不会有什么价值。

商标就象给人取名字,不是猫三狗四随便叫的,是有文化内涵的,行业有行业的特点,各商标申请人自己对商标的有各自的寄托。想要注册好的商标,让企业掏大价钱来购买是不容易的,需要对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企业文化还需要进行了解,这其实是对企业商标进行策划,不是普通炒卖可以做得到的。

佛山的×先生从网上得知某企业某款具有前景的热水器没有注册商标,他预感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自己申请了注册。×先生并没有急于和企业联系,而是等了两年时间,当该企业方通过宣传将该产品知名度大大提高后,×先生才委托律师与企业方交涉。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180万元的价格成交。×先生非常的聪明,他注册行为是在产品成名之前,他的行为是合法的。等企业名气大起来时,商标却被人抢注,此时的企业要么放弃这些市场,要么重金买回商标,这都是企业难以忍受的痛。如果×先生是商标炒卖者,他熟知商标相关法规,他知道寻找企业的疏忽,看准机会绝不手软,他非常遭企业的痛恨,但又不得不出高价。这样的商标炒卖者是鲶鱼,他们的凶残也搅活了企业对商标的注册意识。这样的炒卖者是高手。

作者:王瑜,知识产权公司首席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电子邮件:lawyerwy@263.net。